基于情景构建的地震应急全过程分析——以X市为例
陈宁;李季梅;张丽;宁利君;焦心怡;为给地震响应规划及应急机制优化提供依据,以X市发生的地震突发事件为例,利用情景构建模拟强震害情景下地震应急响应的全过程,对地震情景描述、震后灾区情况、震后应急处置任务进行实例分析与探讨,通过能力与差距分析,发现应急响应中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响应全过程分析为优化地震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合理规划地震应急设施及物资储备、统筹规划地震次生衍生灾害分析和防控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标准,有助于各部门之间明确职责、协调配合,进而提升整个地震应急体系的协同性和高效性。
基于DEMATEL-FR-TAISM的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曹倩倩;吴媛;为实现实验室安全风险因素的系统识别与精准防控,构建基于DEMATEL-FR-TAISM的实验室安全风险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模型。首先,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量化风险因素的原因度M_i和中心度R_i;其次,基于综合对抗解释结构建模法(TFR-AISM)绘制带影响值的对抗层次拓扑图,并结合M_i、R_i绘制带综合影响值连线的坐标图;最后,结合带影响值的对抗层次拓扑图与坐标图分析风险因素间的逻辑关联。结果表明:惯性违规操作、设备故障老化、信息和网络安全漏洞等9项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风险产生的关键。本研究识别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揭示风险因素系统中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新的方法支持。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模型构建
赵雪珊;罗通元;张玉宁;为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基于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模型。首先,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事件扩散、人员受影响状况、谣言传播和公共管理机构应对4个方面研究公共卫生事件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其次,基于公共卫生事件传播因果关系,以其造成的受伤人数和谣言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模型;最后,以2021年12月9日—2022年2月6日某市新冠疫情事件为基础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实际病人总数的误差为2.94%,能较准确预测其变化趋势,且政府越早采取防控措施效果越好;预测得出的谣言感染人数变化趋势,基本与该市实施封闭式管理后谣言感染人数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同。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实际病人总数和谣言感染总数的变化趋势,可为预警和预防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矿业权重叠区煤矿关键风险因子及其演进关系分析
李静;申雪;尤晴晴;詹灵歌;张江石;为有效解决因煤矿采矿权重叠引发的安全问题,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内外部视角构建矿业权重叠区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因子指标体系;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361份数据资料开展质性分析,得出影响矿业权重叠区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风险因子及其演进关系。结果表明:情感分析中,矿业权重叠区煤矿生产安全的非正面评价占比为73.42%,风险隐患较大。共提取26个关键风险因子,内部8个,外部10个,其演进关系主要为节点模式,树状发散。节点编码分析后发现:个体层面,安全防护装备穿戴不足、安全监察不到位等是关键风险因子;组织层面,安全监管不到位、设备故障或损坏等是关键风险因子;外部层面,矿业权主体安全协商困难、邻近矿区开采作业等是关键风险因子。研究结果可有效预控矿业权重叠区煤矿的风险薄弱环节,促进其安全水平的提升。
洋水矿区地下磷矿开采顶板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罗烨;韩宏裕;游波;崔大雄;汪欣怡;针对贵州洋水矿区磷矿开采中高渗水、顶板失稳等安全隐患问题,本文以开磷集团用沙坝矿850中段9盘区上盘分层采场为工程背景,开展顶板动态监测与安全预警技术研究。通过地质结构分析与顶板位移量测定,研发了由8个特制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及配套软件组成的高精度顶板离层监测系统,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动态预警功能。监测结果表明:采场顶板最大离层位移达41.26 mm,虽受采掘扰动显著,但整体处于可控状态;微震事件在顶板#2、#6、#7传感器区域呈现空间聚集特征,其发生频次与工作面推进速度呈正相关。基于位移阈值建立了三级风险预警机制,实现顶板稳定性定量评价与分级预警。研究成果可为高渗水环境下磷矿安全开采提供可靠的动态监测技术体系,有效提升矿山顶板灾害防控能力与资源回采效率。